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 > 第十五届“挑战杯”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展暨“社会开放日”活动顺利举行

第十五届“挑战杯”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展暨“社会开放日”活动顺利举行

11月17-18日,第十五届“挑战杯”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展迎来了“社会开放日”,进入终审决赛的715件作品及港澳台地区的40件作品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1号体育场(理工科作品展馆)和东区钱伟长图书馆(文科作品展馆)展出,来自高校师生、广大社会人士及上海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所属学校、上海交大附属中学、行知实验中学等的中小学生约21000人次前往参观。

 

现场组织井然有序

场馆即将开放之际,参观人员在场馆外排队等候,即使天空下起濛濛细雨也掩盖不住大家的求知热情,早已迫不及待一睹“挑战杯”科技的风采。在场馆入口处,在安保人员和志愿者的组织和引导下,参展人员经过安检系统有序入场。

场馆内高科技云集,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和VR等最新的科技成果都在展出之列。入口处人脸识别技术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,该系统可自动捕捉签到处人员的人脸图像,并与通过微信扫码获得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,可迅速反馈比对结果完成签到,“看我明星脸”等充满“高科技”和“未来感”的互动也为参展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。

 

重点作品吸引关注

部分高校的作品受到众多关注。例如:北京大学《基于全新排放因子的全球高精度燃烧和工业源氨排放清单》作品,研究成果对全球氮循环、全球气溶胶的环境及气候效应研究均有重要价值。清华大学《一种柔性快充锂金属电池》作品创新地改造了具有导电性、高比表面积的石墨烯,解决了因为锂枝晶带来安全问题和寿命问题,由此原理制造出来的锂金属电池,安全性、能量密度有了大幅提升。上海交通大学《基于漩涡水动力特性的触须集群式海底集矿装备》作品,提出并验证一种极具创意的精细化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模式,相比于国际现有技术方案更加绿色化、智能化。同济大学《玩“转”电动车——基于线控独立转向驱动模块的全方位移动运载平台》作品,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集成线控独立转向、线控独立驱动、独立悬架的一体化模块。复旦大学《大国治泥》作品属于水处理污泥技术领域,具体为一种污泥深度脱水的方法,该方法对污泥的后续处置如填埋、焚烧或者资源化利用无影响;药剂生物毒性低,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。浙江大学《关于下一代高能量密度、大功率锂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》作品致力于利用纳米技术解决锂二次电池领域相关技术难题,提升锂二次电池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能。武汉大学《肿瘤相关microRNA的高灵敏检测新方法及试剂盒研制》作品中micro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,在临床诊断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
其中,上海大学文科类入围决赛的作品是来自社会学院的《当代运河船民社会疏离治理模式研究——记民生为本的“嘉兴模式”》项目,该团队成员来自不同高校、不同学院,团队成员杨易文向记者介绍了项目内容,“我们重点关注到了船民这个群体,调研了山东、苏北、上海、浙江四线运河船民的生存状况,关注他们的生存和子代教育及一些切身的合法权益问题。同时也不止于发现问题,而是自发进行志愿服务,并落实到满足船民的需求上,发现和凝练嘉兴港航部门的有效做法,并利用社会工作方法对船民进行疏导和帮扶。”团队另一名成员罗雪谈到了她在开展项目过程中的有趣故事,并称非常幸运坚持下来,虽“一度不被看好”,但“一路披荆斩棘”。杨易文还说到,很幸运有了“挑战杯”这个平台,能将他们的项目展示给

相关推荐: